2014-03-25

小確幸


324週一,行院清場完畢,看相關服貿、民主的資料看了一天,看台港媒體怎麼報道,看親身經歷的人如何描述這次學運,廣州看到的境外媒體如鳳凰與澳亞衛視也有較長篇幅報道與評論,央四也有講述;張大春寫道:「太陽花學運之本旨,若是要將兩岸服貿協議的遠近影響清晰呈現,訴諸民意,擴散全民對於兩岸事務必須慎謀能斷之能,並在基底上提醒馬政府程序正義之絕對必要而不容輕踐,則以一寧靜革命所訴求之和平理性,勢必能在更廣泛的知識傳遞過程中,獲得更強大的感動,未必不能有可為,其影響所及,則是全民對於國、民兩黨輪替其窳政的厭棄。」

蔡淇華給參與其中的大一女兒寫信:「今天,24年過後,島嶼又分兩國,媒體與社群網站眾生喧譁,但太多快思,太少慢想,只有你錯我對的廉價辨證,只會帶來薄弱的國家底蘊。女兒,人是非理性的,理性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整個西方民主400年的實驗,就是一個理性的學習歷程。我們跌跌撞撞走了60年,卻創造了不少奇蹟,整個華人世界,也只有我們保有真正的民主,但我們付出太多的代價。女兒,記得,我們正站在天平的兩端,要誓死保護好天平的支點,那個支點就是──『除了證明自己對之外,也要承認另一方也有對的部分,這樣邏輯才對,也才能,得分。』」

楊永民牧師寫道:「有勇氣和正義感敢反對,就要負起責任,衝鋒陷陣可以被理解,但是破壞公物要賠償也很合理,因為被破壞的物品,是無辜的,它們在服貿法案以前就有了,更何況我和其他台灣百姓也得納稅再買一遍,同時,你也不是擁有者,的確沒有權利破壞。大人不負責任已經夠慘了,你還年輕不要有樣學樣。」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是「民主制度出了什麼錯?」,裡面提到19世紀以來的國族政治正受到內外雙面夾擊:「全球化」使政府受到太多國際協作組織和貿易合作規範,而無法兌現選前的承諾;「在地化」的「民族自治與分離運動」則進一步將許多國家割裂;網路讓這些反政府串連變得更加簡單。但最根本的問題,則是柏拉圖先知性地指出的:民主慣壞了「當下」的人們,使政客不斷開支票向未來世代舉債,來討好眼下有投票權的人;然而,高齡化社會卻縱容銀髮鐵票大隊封鎖年輕人的自由富裕之路,青貧階級只有展開示威。這一切都表明了,民主賴以生根的民權、憲政、公僕精神,絕對是急不來的文化實踐工程。民主之父麥迪遜和彌爾都說過,民主是個必須仔細設計的機具,運作時得不時上油,才能不斷發揮創造力。

看了一天,眼睛很累,今天才讀到「小確幸」這字眼,原來來自村上春樹的隨筆,意思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幸福是挺主觀的感受,微小不大,確實不虛。村上說過:「想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點個人規範」「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要是少了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這個我是挺會把握的,例如中午處理完一點公事後吃全家的吉列豬排便當吃得津津有味,最近牙痛晚上吃即期自煮的絲瓜木耳白貝湯、豆腐炆磨菇、臘腸冬菇飯心裡滿是感恩;外面很多混帳的人幹著使人氣惱的事,能不斷的有小確幸的感觸,仍然美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