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新雙城記



看翡翠台的新聞特輯《新雙城記》,最有印象的一句話出自上海市長韓正:「香港是一個25歲、已經成熟的青壯年人,但25歲已經不會再長高了,1.8米高就是1.8米。而上海是一個15歲、正在發育、看上去每年會再增高一點的青少年。」韓正這番話,其實是2003年10底說的;那時候香港特首還是董建華,他前往上海出席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後,與韓正高舉緊握著的手,笑容很燦爛,比喻是他先用的:「香港猶如壯年人,而上海是一個有志氣、有理念、有目標、很興奮、往前走的年青人,所以對上海的發展充滿信心。」

七年過去,上海快大學畢業,香港卻彷彿衰老多了。看特輯內的兩個對比,上海貨櫃車司機朝氣勃勃,多勞多得,儲夠錢在老家買房子;香港的開工不足,感到很大壓力,人生灰暗;一對香港中文大學MBA同學畢業後,上海男回上海做外企,香港女在香港做社會企業,兩人都說到了香港一些暫時無法取代的優勢,如資訊流通、法制健全等等。女的大概說,不喜歡/不想比較兩個城市;有個貨運業專家說,滬港兩地不是競爭對手,香港的對手是珠三角的深圳與廣州。

哪個城市更好?這問題就像問母親:哪個兒女更好,母親的標準答案是,個個都好。我也傾向這樣去看中國的城市,甚至鄉鎮;但兒女也總有長幼,一個的確還在發育,一個則膽固醇過高,智力、性格與身體狀況有差異。兩個城市我都喜歡,尤其喜歡在她們的大街小巷蹓躂;而單論散步這回事,上海能走的路較多。

2010-04-28

化龍海鷗








哥來廣州小住幾天,順道郊遊,一起去了化龍鎮的腰記,以及第一次踏足的海鷗島。這天星期五,腰記來了幾圍香港美食團,我們十二點半到,他們已差不多吃完,逛逛小鎮。我們三人點了七菜一湯,哥最喜歡那蒸蓮藕粉,鹵水豬腸入口即化,魚腸煎蛋吃不完打包第二天伴粥吃依然好吃。老闆娘過來寒暄,服務貼心,即期邊吃邊說,半年後的生日宴要在這裡擺。

蓮花山那一帶我沒去過,化龍有公車去,三元五角一位;我們在石樓鎮下車,再轉公車到海鷗島,四元一位。石樓乃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的家鄉,地因人而知名。原以為海鷗島只是如二沙島或坪州般大小,公車過了十六年前建成的海鷗大橋還走個一停,才知一點也不小,回來一查,說島的周長四十五公里,面積有三十多平方公里,那大概是半個香港島的大小了。

總站前一站下車,隨意蹓躂,岸邊正在築堤壩,有一家酒樓、幾個賣自曬乾貨的小攤子。小島是圍城,網文寫道:「在這個『圍城』裏面,河網交錯,小橋縱橫,魚塘與水稻相連,芭蕉與綠樹一色。這不由人想起珠三角大河田地帶『出門便是水』的情景。」大路人車不多,島民不少以單車代步,這裡竟然有點像台灣的宜蘭,哥也說:「這裡很海角七號。」

中午吃得飽,我們走到海島漁村才四點,店家先讓我們坐在塘邊喝茶打自備的紙牌麻將自娛,風一直吹個不停,看小船上的人下網籠捕蝦,天上偶爾有幾隻鳥飛過,「海鷗呀」。麻蝦甜、肉蟹普通、蒸魚乾特別、上湯浸蘿蔔苗還可以,飯後天還沒黑,我們邊走邊等待路過的公車,揚手即停,到市橋七元,途經一個大樓盤,司機說是亞運村。在番禺廣場轉乘地鐵,不久就到家。腰記還會再去,海鷗島還會再臨,下次要帶一輛折疊單車去繞島一圈;廣州的郊外,還有很多沒走過,下一站是南沙的萬頃沙。

京京慢68




京京慢67




京京慢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