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30

新雙城記



看翡翠台的新聞特輯《新雙城記》,最有印象的一句話出自上海市長韓正:「香港是一個25歲、已經成熟的青壯年人,但25歲已經不會再長高了,1.8米高就是1.8米。而上海是一個15歲、正在發育、看上去每年會再增高一點的青少年。」韓正這番話,其實是2003年10底說的;那時候香港特首還是董建華,他前往上海出席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後,與韓正高舉緊握著的手,笑容很燦爛,比喻是他先用的:「香港猶如壯年人,而上海是一個有志氣、有理念、有目標、很興奮、往前走的年青人,所以對上海的發展充滿信心。」

七年過去,上海快大學畢業,香港卻彷彿衰老多了。看特輯內的兩個對比,上海貨櫃車司機朝氣勃勃,多勞多得,儲夠錢在老家買房子;香港的開工不足,感到很大壓力,人生灰暗;一對香港中文大學MBA同學畢業後,上海男回上海做外企,香港女在香港做社會企業,兩人都說到了香港一些暫時無法取代的優勢,如資訊流通、法制健全等等。女的大概說,不喜歡/不想比較兩個城市;有個貨運業專家說,滬港兩地不是競爭對手,香港的對手是珠三角的深圳與廣州。

哪個城市更好?這問題就像問母親:哪個兒女更好,母親的標準答案是,個個都好。我也傾向這樣去看中國的城市,甚至鄉鎮;但兒女也總有長幼,一個的確還在發育,一個則膽固醇過高,智力、性格與身體狀況有差異。兩個城市我都喜歡,尤其喜歡在她們的大街小巷蹓躂;而單論散步這回事,上海能走的路較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