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31

車上想起陳毓祥



那是1996年,是九月下旬的事吧,誰記得?如果他十四年前雖穿了救生衣躍入海裡而最終沒淹死,他可能更有用處,比投入保釣好。保釣是什麼?保是保衛,釣是釣魚台,釣魚台是什麼,一個地方而已?不是嗎?

我是看劉大任的《浮游群落》才知道一點點那些保釣,他們跟我們不同年代的人做著一些不能了解的事,如此捨己,那背後的單純與堅持,誰不感動……

今天,我們逐漸知道誰不感動,感動不是一回事,同時聽到很多給他們自己藉口的話語──保持不干預經濟、會去循序漸進了解這件事、我們可能不能做到什麼但會密切跟進、知道了並在做事最後都是為大家好、我們在很認真在思考並正在處理這個問題……

有眼看,從最弱勢的人眼裡,心裡還懷抱著希望的人眼裡,好像這個政府只鼓勵著投機取巧,跟他們所謂追隨的價值每次聽了想去相信而其後發覺背道而馳,最終如當年衝動的陳毓祥一一浮起。

老百姓或穿了救生衣,民眾或被拋進或自動躍入海水中,沒給淹死的餘下大多數偶爾給某一處釣魚台淹沒一陣兒,而仍好好生活,做釣魚人不做魚;說謊比說真話更顧全大局,睜著眼說謊比謙遜地說真話更理直氣壯,誰不敢動?

2010-07-29

開開心心臨富臨








今早翻譯食評,邊譯邊口腔生津,肚子打鼓,嘴裡吃不到美食,便讓眼睛看點美食望梅止渴。香港阿一鮑魚的富臨飯店吃不起,廣州傳統粵菜的富臨食府吃得起之餘,還邊吃邊心裡舉起大拇指。

星期一早上雨不停,團友回去之前的最後一頓午飯,我預先訂了枱,也留了一盅湯,一點去到,店家服務周到,讓我們坐三樓的房間,沒最低消費,免茶,八八折。大家都是第一次來,每人點一兩樣菜,六個人共一湯七菜一甜薄撐,飯後有精心製造的紅豆沙送。白菜杏仁炖豬肺、葱油雞半只、脆皮豬手、白灼牛肉、沙拉汁豬排、芙蓉魚肚、清蒸鱸魚、蒜蓉番薯葉,每一樣都吃個盤底朝天,我連豬手的那條骨也請廚房斬成幾件,帶回家熬粥吃得有滋有味。

與富臨真的有點相逢恨晚,即期嫌向群環境差,以後可來這裡;菜牌裡還有幾十樣菜未試,每月可來一次,誰來廣州也要同來。我雖只幫襯過一趟,但已是他們的忠實老顧客了。

2010-07-27

三十七度二新店





找店面,要看機緣巧合與一見鍾情。我們的酒商朋友佳佳決定開一個零售點,並找到了舖,付了兩按一租,請多拉去看看給意見。佳佳的媽媽也在,說洛溪新城還有幾個店面挺好的,帶多拉去逐一端詳。多拉看中了在食街附近的一間,但沒有鎖匙,看不到裡面的格局。這是前天的事。

昨天中午她約了中介再去看,一看就鍾情,覺得很不錯,面積實用,形狀方方正正,樓底高可做閣樓,還有一個不算在租約面積內的三角形位可以做廚房與廁所,而且門外可以放多張桌子,停車也不是問題。黃昏,她叫上阿添與我去三看。中介說,租約可以簽五年,五年之內不加租。租金與頂手費都很合理,如阿添所言「性價比」高,要收支平衡不難。於是,不用再深思熟慮,多拉立刻向中介付了誠意金,今天或明天再與業主簽約,裝修期約兩個月,亞運開幕前開張。

我們吃晚飯時聊天,說這間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可以利用的空間可能很大,門口拉起頂篷,店前的行人道可以用,鄰居關門後,左右的地方也可以用。大家越說越高興,說以後排隊排到食街尾,連對面馬路的行人道也要徵用。至於賣什麼?也好像是什麼都能賣,除了糕餅、麵飽、簡餐,還可以賣港式甜品、法式三文治、越式湯粉、東南亞炭火燒烤、一人一爐火鍋、特色早餐……「買幾輛單車,人客不走來,我們送上門」「不如索性二十四小時營業啦。」「湯用暖壼保溫,到了客人家才倒進粉裡,讓客人吃得感動,邊吃邊流下兩行熱淚,就叫『越式流淚河』」我們越想越瘋狂。

2010-07-26

同福路上九道菜














團友來,安排海珠區深度遊,路線圖是從人民橋腳下的同福西路往東走,嘗小吃、買酥餅、逛市場廟園,時間表是隨意,自然醒了梳洗好就出發。那裡是可以體味原汁原味老廣州的騎樓街,穿衣戴帽工程快要完成;高樓暫時只有幾幢,但隨時下次再去,又多見幾幢。

1. 榮昌潮州風味館:一人一碗小的雜燴湯作前菜,裡面有魚丸、牛丸、肉卷、蛋黃肉餅、魚皮雲吞、神化魚皮,丸子小如骰子,魚皮是用魚肉打成薄皮再炸的,問一問,原來二十四小時營業,永不關門。

2. 陳超記美食店:同福路上的店還沒營業,阿姐叫我們過馬路轉入小巷拐左上樓梯便見。不難找,坐下每人一碗小的牛三星,再加淨吃豬腸、牛脷,喝瓶裝的楊協成涼茶。三星乃牛腰、牛心、牛肝,即點即灼熟,湯甜肉爽滑。

3. 龍溪首約:有人說首約是一條巷子開頭的意思,網上看到一篇多年前的舊文談到同福路與龍溪首約的歷史:「一位元久居此地的阿姨告訴記者,同福路是在民國初年開闢而成的,街長大約兩華里,居住在這兒的人大多是當時廣州的下層貧民。阿姨說,那時的同福路居民有上岸生活的漁工、無田無地依靠海幢寺香火、擺攤賣香燭的小商小販,還有白天在河北作工,夜裏才過渡回家的窮夥計,他們幾間爛屋幾件破家什,一家幾口人在『河南地』艱難地生活。『甯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景。

「不過,居住在這兒的人並非都不富有。阿姨說,在同福路上有兩處小街叫『龍溪首約』、『龍溪二約』,那兒曾有『鑊底鑲金』的大富之家。阿姨介紹,『龍溪首約、二約』得名於一位姓潘的商人,這位姓潘的大富人見『鬼』多過見人,他經營著茶葉生意,並遠銷呂宋、瑞典等國。姓潘的商人十分有錢,但卻在這個窮鄉僻壤購買下了大片田地,其後修宅第、築祠堂、建花園。建成的潘氏花園,東至漱珠涌,北接珠江,聽老輩人說,他們家的一處『聽帆樓』是以大理石鋪地,檀香木為壁,可謂是富甲一方。而『龍溪首約、二約』的得名,卻是因為姓潘的商人為彰顯自己不忘故里福建龍溪鄉的緣故。」看資料,這位姓潘大富人叫潘振承,1714年生,是廣州十三行的商總(行商首領),可能是當年中國的民間首富。

我們從陳超記出來,被巷中兩旁的小店吸引蹓躂,當年的潘家大院已沒多少痕跡,都成尋常百姓家了。妖在這條長街市集找到了他找了很久的茶渣隔,我買了六個小碗。

4. 金月小食:小休喝奶昔果汁,他們仨一人一杯我兩杯,總共才15元,是許留山一杯的價錢。小店連招牌都沒,便宜卻真材實料,做街坊生意賺蠅頭小利,服務周到。

5. 海幢寺:清初時曾是廣州「四大佛教叢林」之冠,這裡的叢林乃寺院道場的意思。多年前來過一次,更像個公園,如今修建過,雖然規模與香火已不如光孝寺與六榕寺,但莊嚴肅穆比以前多了幾分。

6. 成珠餅家:南門進海幢寺,北門出來沒多遠便是這家以小鳳餅(即雞仔餅)成名的老字號,前身成珠茶樓是廣州開業最早、時間最長的茶樓,至1985年毁於火災時,足足有240年歷史。團友喜歡這裡的酥與餅,我也買了三包椰球兩包小桃酥,回家一試,不比咀香園的差,價錢則只是其三分之一而已。

7. 燊意美食:我們從南華西路經龍溪二約回到同福路再往東走,行人越來越多。這一帶的店因為做著統一招牌的裝修,都成了無名店,要進去看看菜單才能確定是目的地。妖、狗、我叫了傳統的鮮蝦雲吞麵,春點雲吞裡加了蝦子的,再加一碟淨牛腩、一瓶珠啤;大家一致認為還不錯。

8. 安樂炖品店:妖叫了木瓜雪耳與鮮奶炖蛋,狗要炖豬腰,我和春炖竹絲雞。湯原汁原味,沒有那種味精甜。

9. 芬芳甜品:旅程以甜點作結,我蛋花馬蹄沙,狗紅豆雙皮奶,春合桃露湯丸,再加炸雲吞及煎餃。這裡近市二宮地鐵站及江南大道北,是同福路最興旺的一段,兩點多,人龍排進店內,跟把糖水送上桌的服務員與離店的客人擠在一起,熱熱鬧鬧。

十一點半至兩點半,差不多三個小時走著吃一頓九道菜的早午餐,不計購物,四人共花了約168元。滿身大汗,回家洗澡,驅逐暑氣。下半天看電視,知道了曾特首去了四川抱熊貓;知道了沙埔仔村的婆婆仍然猶有餘悸,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說沒事的卻最終家園給毁了;知道了大家都不知道堆土機是怎麼駛進大浪西的;知道了香港每天的廚餘有n噸,給丟棄的蔬菜有n斤,不大明白是什麼造成這種浪費,糧食都用來推土。晚飯是兩三天來的剩菜,有芥菜、羊靴、竹嵩粉、魚卷、紅酒排骨與煎餃,都給填進肚子裡。

2010-07-24

只緣身在此中山(5)







來到翠亨村的孫中山先生故居已快四點,沒時間細看,便匆匆走走。這裡如今也不收門票了,而且差不多是中山團的必遊之地,所以平日的午後也滿是人。中山先生原來是1866年出生的,武昌起義成功時四十五歲。我們的大巴其後在得能湖公園停一停,讓我們下車看荷花,花不多,但一片綠也怡人。經過導遊口中XO級的中山港碼頭,到了咀香園買手信後,中山一天遊圓滿結束。下次來,該是兩天一夜的自由行,看歧江、賞菊、吃石歧佬、逛老街?

只緣身在此中山(4)











如果聽了購物點的人員介紹後,乖乖的購買他們非常優惠的蛇油、眼藥水、蛇膏、馬奶粉、羊初乳片並適當使用,那麼照他們所言,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骨痛、青光眼、皮癬、傷風感冒等等都能根除,總之就是很建康。

他們真的在推銷手法上有花過工夫,來到購物點,賣蛇產品的飛龍山莊如是、賣乳製品的大漠風情如是、賣杏仁餅的咀香園如是,先是有一個短短娛樂節目,如人蛇親密接觸、蒙古歌舞及親手製餅,然後安排大家聽課(咀香園就不用,只要說如何優惠了,買幾送一,每樣單價才十來廿元,大家都願意花錢,不知不覺就買了比團費還多的錢,例如我便買了123元)。

講課有幾個步驟,先是誇讚那東西如蛇油、馬奶、羊初乳的好處,大概都是以能醫百病、強身健體為招徠,而且每每提及這是經過臨床科學研究調查實證的。然後,他們會說,這些產品坊間也有,但因為供應有限,只有特定地點才能賣得到,或者因為是從外國進口的,價錢會高一大截,例如蛇油要在深圳某醫院才有,進口初乳片要百多元一小瓶。然後,他們會說:「這些東西很矜貴,但今天為了宣傳我們的研究成果,支持中山的旅遊事業(或推廣蒙古的旅遊事業),特別預備一部分產品給各位,數量有限,先到先得。」以蛇油為例,原價47元一支,現在180元六支,最初只能一套套賣,而且限賣八套,要客人鬥快舉手,誰知沒人舉手,門檻便越降越低,可以買四支、兩支,最後一支也讓你買,甚至團友上車了,他們也上來盡力最後推銷。

算一算咀香園的帳,如果平均每人消費50多元,一團36人便是2000元,每天50團的話,收入十萬,100團二十萬。我猜,就像八達通賣乘客資料要收錢一樣,這些購物點該是付款給地陪所屬的當地旅行社,可能算人頭計,可能拆帳,而這些正是他們的主要收入。

午飯吃農家荷花宴,九菜一湯一甜茶除了炒時蔬,全都與荷蓮有關,有雞鴨蝦豬魚素,是吃過的團餐裡最豐富的一頓。飯後,導遊還帶我們去到羊寮村一個居民模樣的健康水果園吃水果大餐,是這天的最大驚喜。門口有幾樣農家品如雞骨草、檸檬乾、辣椒豉油賣,我們買了兩大包腐竹,他們說一煲即溶,昨天拿來煲糖水,煲了二十分鐘沒有溶,但仍算香滑。我對即期說:「拿來做菜吧,來一道腐竹鮮菇甘筍肉粒燴冬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