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2


102週末八點半起,昨天跟人談了點藍調,找louis armstrong的舊CD出來聽聽,後來fred告訴我,阿姆斯壯是爵士音樂人,未算藍調代表,午後也找了找2003年馬田史高西斯監製過的七集藍調紀錄片,導演都是大牌,淘寶有賣,淘到可在WeSky播。多拉在朋友圈說卡卡往生了。天氣不錯,坐八路至龍津路,買八元雞仔餅,伍湛記的鴨膶水餃原來可配麵,中碗的四只剛好,那鴨膶濃香,加一點已把肉升華,走華貴路寶華路,白天看看哪些景物可成為黑夜前進的任務,買到即期喜歡的黑色杏脯,在長樂買膶腸,上下九遊人多,陶陶居蓮香樓都在等位,轉入和平西到西城都薈,看看越南廚房的裝修,瀏覽其他店,地鐵農講所,慢行德政中文明越秀南,買腐竹公車回家,台灣名嘴匯,隱藏的歌手,看完彭浩翔寫working holiday,立刻在去哪兒定了機票月中往台灣,第二次從廣州飛,連稅1311人仔,往返都經香港轉機,往程更停一整夜,到時且看怎麼過,即期下廚,魚肚瑤柱豆腐瘦肉雞蛋羮、清炒紅菜苔、薑片蒸肉餅、膶腸焗飯,上網填完入台證,我係乜乜乜,獅子山下2015,劉曉慶紀錄片人生不怕從頭再來,睡到兩點,華少愛讀書介紹了一本叫艾倫狄波頓寫的《機場裡的小旅行》,與卓越同行劉永好談農牧轉型。

博客來一篇獨厚心得:《機場裡的小旅行》這本書,表面上寫的是機場角落裡的故事,但故事背後,狄波頓其實正示範著如何用細膩的觀察,把瑣碎的日常活出旅行的興味! 因為駐站作家的身分,狄波頓得以走訪機場中普通民眾無緣一見的角落,例如頂級貴賓室、航站控制室、製作機上餐點的工廠、甚至是與航空公司執行長來場深度訪談,讓人讀來有種窺探的快感。然而書裡最迷人的章節,反而是狄波頓書寫機場裡的普通人,好比擦鞋匠、服務生、送別的情侶、行李搬運工的故事。這些日日夜夜發生在機場裡,卻總是與旅客們錯身而過的尋常悲喜,都被狄波頓用細膩的文字詳實記錄下來。

好比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不知道原來機場裡有所謂的信仰室,能夠讓各個宗教的人,在裡頭做簡單的祈求儀式。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身為一個機場海關人員,要多麼努力克制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不去進行職責以外的搜索。狄波頓在書裡,把機場裡的每個細節,用我們意想不到的視角重新檢視,於是讀著讀著總忍不住想, 光是一個機場,在狄波頓筆下就有如此不同的面貌,那麼每天庸庸碌碌的自己,到底錯過了多少生活的精彩細節而不自知呢? 

然而說到機場,最常聯想到的,終究還是旅行的美好經驗。但關於旅行與生活,書裡有一段寫實卻殘忍的描述:「旅客在不久以後就會忘卻自己的旅程。他們將回到辦公室,而必須以短短幾句話概括一座大陸。他們將再次與配偶及孩子爭吵。他們將望著英國的景色而毫無所感……於是,我們又會逐漸把快樂寄託於家鄉以外的異地……不久之後,我們又會再次想要打包,想要盼望,想要尖叫。再過不久,我們就又必須重新學習機場帶給我們的重要教訓。」 

其實何止旅行,任何美好的事物,人們總只能記得短暫的美好,然後貪婪地追求更多。或許遺忘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遺忘,我們才能在重複的日子裡得到新鮮的樂趣,才有動力再而三地踏上未知旅程。 然而重要的是,我們或許該學著在日常生活裡,張開眼睛用力感受慣常忽略的一切,那麼也許在捷運上、在早餐店裡、甚至是辦公隔板裡的一方小世界裡, 都能隨時進行一趟屬於自己的小旅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