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9
紐倫堡大審判
世界盃德國戰塞爾維亞,開波前選了三小時都是法庭戲的《紐倫堡大審判》來看,片中國際軍事法庭所審判的,是前納粹德國的幾名法官。他們受審,是因為執行了當時有效但後來被認為是惡的法律,戲中兩個案中案,一為智障絕育案,一為緋聞死刑案,皆為納粹德國《種族淨化法》實施的結果,當年的主審法官是否需對其判決負上個人責任呢?
辯護律師明確指出,被告雖然執行了現在被認為是「不公正、迫害人民」的法律,但法官不是法律的制定者,只是執行者;法律是否代表「正義」,不應該由法官來判斷。但如果他們照章辦理,算不算是國家暴行的共犯呢?飾演辯護律師的麥斯美倫雪兒(Maximilian Schell)憑本片榮登奧斯卡影帝,表演著實精彩,他在其中一位法官(由畢蘭加士打飾演的簡寧)出於良心和自責當庭認罪並懺悔之後,不僅沒有棄械投降,反而反客為主,指責美國軍火商、簽訂《蘇德友好條約》並參與瓜分波蘭的蘇聯、與希特拉簽訂宗教協定的羅馬教廷、曾在報紙的公開信上稱讚希特拉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等,都應當承擔戰爭責任。他也一再強調,當一些聰明而正直的人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污而離開納粹法律界的時候,正因為有了簡寧這樣的法官,才得以保護了很多原本會受到不公正審判的人。
結局也是峰迴路轉,隨著審判進行,柏林危機爆發,美蘇關係緊張,美國開始對國際法庭施壓,以圖重罪輕判,來拉攏德國民眾站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邊,美國主審法官海伍德面對著與被告當年相似的處境,最終他的判決會同樣受政治影響,捨棄公正嗎?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幕,也是《莉莉瑪蓮》(Lili Marleen)響起的時候,戰爭吞噬的不僅是愛情,還帶走了太多美好的東西。那一幕,飾演德軍遺孀的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與海伍德在街頭散步,聽到酒吧裡的人高唱這歌,為法官翻譯歌詞:「燈火燃燒著每一個夜晚/照亮你的腳步/指引你去路/我卻被遺忘/或受傷/誰來與你/依偎身旁/與你/莉莉瑪蓮/相伴/莉莉瑪蓮……」
瑪琳黛德麗本身是德國人,納粹上台後,她毅然離開祖國到美國去,堅決反戰,《紐倫堡大審判》是她的息影之作,她自己也唱過《莉莉瑪蓮》的德文版與英文版,大受歡迎。德國導演法斯賓德曾經把這首歌與原唱者Lale Anderson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十分感人之作。有時喝高了,我會在網上搜尋林子祥的版本來聽。
德國隊鐵桿支持者吳哲也來了20b一起看,緊張時高叫,激動時跳躍,在她身上見到了她妹妹即期的影子。前鋒早早被逐,十二碼宴客,德國敗了;如同早上看著塞爾特人功虧一簣拿不到總冠軍,我不悲不喜。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